|

2008年8月是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陸熙炎院士八十華誕,為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創(chuàng)建的所風、學風,宏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8月29日,上海有機所舉行了陸熙炎院士80華誕慶賀會暨學術報告會。
會議由有機所黨委書記張建新主持,出席慶賀會的嘉賓有中科院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華仁長研究員;國家基金委化學部副主任陳擁軍研究員和杜燦屏研究員;蘇州市人事局局長紀順俊教授;廈門大學萬惠霖院士;浙江大學沈之荃院士;香港理工大學陳新滋院士;臺灣中興大學楊登貴教授;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席振峰教授;浙江大學理學院副院長王彥廣教授和化學系副主任呂萍教授;復旦大學化學系主任唐頤教授和書記周亞明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主任何品剛教授;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郎建平教授、書記劉楓教授和沈琪教授;上海大學化學系主任方建慧教授和副主任許斌教授等。
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zhí)行主席路甬祥發(fā)來賀信,祝愿陸先生生日快樂,生活幸福,健康長壽。發(fā)來賀信、賀電的還有:國家科技部辦公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中科院高技術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浙江大學理學院;黃志鏜院士、黃憲院士、萬惠霖院士、林國強院士、麻生明院士、吳新濤院士、洪茂椿院士等共三十八個單位與個人。


中科院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華仁長在慶賀會上致賀詞,他肯定了陸熙炎院士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恭祝陸熙炎院士生日快樂,健康長壽,闔家幸福。致賀詞的還有:國家基金委化學部副主任陳擁軍研究員,蘇州市人事局局長紀順俊教授,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沈之荃先生,中科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陳新滋先生,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戴立信先生,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林國強先生
上海有機所所長姜標研究員代表有機所全體員工和研究生恭祝陸熙炎院士生日快樂,并敬獻了鮮花和“志慶集”。
陸熙炎院士五十年代從事鏈霉素的研究,在國內(nèi)首先從鏈霉菌發(fā)酵液分離純化制得鹽酸鏈霉素氯化鈣復鹽結(jié)晶;六十年代初參加了牛胰島素A鏈全合成的早期工作;在核燃料任務中從事萃取劑P-204工業(yè)合成方法研究獲得成功,是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獲獎人之一。研制成功光學儀器防霉劑SF-501,是國家發(fā)明二等獎的獲獎人之一。七十年代末研究金屬機化學,從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基元反應發(fā)展新的有機合成反應,另外開展了有機膦催化反應的研究,是國際上較早開展有機催化研究的化學家。二十年來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學術意義和應用前景的反應:以烯烴和炔烴衍生物為原料的合成反應研究在1991,1997年兩次獲得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現(xiàn)從事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及有機催化反應的研究,在國內(nèi)外著名刊物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曾主持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并以其成果編著了《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化學》一書。陸熙炎院士在長期豐富的科研生涯中,成果累累,1998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陸熙炎院士治學嚴謹,誨人不倦,講授研究生課程近二十年之久,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以及被中科院授于“杰出貢獻教師”榮譽稱號。他以活躍的學術思想先后培養(yǎng)博士和碩士共40余名,其中許多人已成為科技領軍人才、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
陸熙炎院士曾先后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和復旦大學兼職教授。曾任《中國化學》副主編、主編,擔任國際均相催化會議顧問委員會成員,四面體和四面體通訊刊物顧問編委。他為我國化學領域的研究及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陸熙炎院士熱愛科學,治學嚴謹,造詣精深,孜孜不倦堅持科學求實精神。他為人師
表,師德高尚,桃李滿天下。我們新一代科研人員要學習、弘揚先生實事求是、探索求
知、崇尚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并以此激勵我們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勇攀高峰。
慶賀會上陸熙炎院士的學生,麻生明院士介紹了陸熙炎院士近20多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林國強院士主=了學術報告會,蘇州大學沈琪教授、有機所馬大為研究員、陸熙炎院士的學生Eli Lilly & Company朱國新博士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專程前來慶賀的嘉賓、有機所領導、科研人員與陸熙炎院士的老同事、老朋友、學生代表共120多人出席了會議。



黨政辦公室 |